会员列表 元知网
主题 : 杜诗重构序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2-07-04  

杜诗重构序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孟冲之 执行置顶操作(2013-01-26)
杜诗重构序




      有《三国志》而后有《三国演义》;有《长恨歌》而后有《长生殿》。将前世名著演绎而成小说戏剧者可谓代不乏人,司空见惯。但将一位伟大诗人的诗集演绎重构为另一部诗集者,在世界文学史范围内,亦属罕见。
     旅加华语诗人孟冲之的《杜诗重构》,就是这样一部标新立异的奇著。
     以常情度之,这样一部作品,要么是临摹复制,要么是窜改糟蹋,要么是无知者无畏的牵强附会。总之难以相信,在诗圣杜甫面前,还有我们后人(尤其是新诗人)班门弄斧的余地。然而认真读过之后,不得不承认《杜诗重构》颠覆了这种常情常理。
   《杜诗重构》以新诗语言和现代意识重构杜甫150余首诗作,或秉承风骨,革新颜面;或借其躯壳,再造境界;或剑走偏锋,另辟蹊径。新旧对照,如会话,如切磋,如竞赛。形式别开生面,内容令人惊叹。知名诗人沈方称之为“新诗的盛举”,对此我深表赞同,且有三点粗浅体会:
     一,《杜诗重构》是汉语新诗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第一次高规格的归宗认祖。
    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汉语新诗与传统旧体诗俨然成为两大毫不相干的体系。新诗人漠视旧诗,旧体诗人轻视新诗。中国新诗,婴儿期喝的是洋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渐渐浩荡成河,但这条河一直未能与中国传统诗歌的巨大库容贯通。这种断代,是造成新诗底气不足、读者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虽间或有人大声疾呼回归传统,但其实践往往是在新诗里充斥陈词句旧意境, 或者在旧体诗中点缀新名词洋格调。这些诗歌实验中的语言,如戏裝一样,不能与内容浑然一体。而《杜诗重构》熔旧铸新,以其鲜明、成熟、蔚为壮观的成果,在强烈的形式对比中,尽显新诗人对古诗经典的传承脉络和拓展方向。 “重构”,犹如一条运河,把古典诗歌这个内陆湖与新诗世界复杂而活跃的水系联通起来。 “重构”,犹如一次大祭,高调确认了汉语新诗与古典汉诗之间的血缘。
    二,《杜诗重构》是汉语新诗直面古诗经典第一次表现出成熟和自信的姿态。
    杜甫兼长并美,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极峰,千百年来被尊奉为“诗圣”。但这个“圣”是圣人,不是神圣。既然是人之圣者,就允许延伸,允许超越。延伸和超越,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继承。重构杜诗的价值,不在于文字实验,不在于经典翻译,而在于理解、传承和发展一种经典的美学精神。孟冲之的实践,正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他虽屡屡自称杜甫的“超级粉丝”, 但《杜诗重构》并未匍伏在杜诗脚下,一步一趋地翻译,阐释,或摹仿。而是仅仅参照原诗,以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境界,抒自己的情怀。对于原作,进得去,出得来,放得下。其个人的生命体验、现代意识和艺术独创性因而巧妙地熔铸在一首首隐约可见杜甫身影,但俨然已有青蓝之别的新诗中。从大处讲,这正是中国新诗的发展渐趋成熟的显著标志之一。学者何兆龙、诗人温东华先生,均以为《杜诗重构》中相当一部份作品已明显胜出原作,诚非虚言。
    三,《杜诗重构》是汉语新诗走出诗坛、迈向读者、进行诗歌教育的大胆尝试。
中国当代读者所受诗歌教育主要是古典式的。 这一点从大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诗数量之少即可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这些教材所展示的新诗,大多是汉语新诗语言尚未成熟时期的作品,置之于世界同期诗歌中黯然无光,面对中国古典更显苍白无力。这就给当代读者鄙薄新诗提供了口实。《杜诗重构》正是在这一关键点上着力,在学习和继承传统诗歌精神实质和表现手法之同时,高度展现新诗的自由度和技术优势,令人一读之下,顿改“新诗必不如古诗”的成见和偏见;再三读之,古诗营养与新诗精华交互作用,在提高文学修养、特别是新诗审美能力方面几有立竿见影之效。知名诗人及诗歌编辑商略首荐此书作为新诗入门功课,正因此理。
    《杜诗重构》部分篇章在网上发表后,热评如潮。有人称之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集”(龚纯语);有人誉之为“面对古典精心构制的杰作”(陈律语);有人视之为“近年来中国新诗最主要的成就”(温东华语)。有“诗魔”之称的大诗人洛夫赞赏它是“一部诗人的精神史诗”,具有“耀眼的价值”;比较文学界泰斗、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叶维廉先生也将其看作杜甫千年之后“相当程度的回响”。这些评论是否得体,当留待读者认真品读,自成判断。
    作为作者友人,也作为杜甫诗歌的追慕者,本人几年前读到《杜诗重构》初稿,惊讶莫名,叹赏不已,随即将其打印成册,时出一卷,悠然读之。兴会之余,拊掌击节,其中之乐,恨不能即刻与世人同享。值杜甫诞辰1300年,《杜诗重构》之出版,不仅是新诗创作之盛举,也可谓古诗普及之佳音。杜甫有灵,亦当欣慰。故不揣浅陋,驱草涩之笔,以输微诚,并祝 《杜诗重构》早日与读者见面。

    是为序。

   晓鸣

   2012年4月8日于加拿大多伦多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总版主
1楼  发表于: 2012-07-25  
《杜诗重构》乃是杜甫千年之后“相当程度的回响”。诚哉斯言!
级别: 总版主
2楼  发表于: 2012-08-17  
这本诗集,将是我最为珍视的诗集之一,个人必收藏
级别: 创始人
3楼  发表于: 2012-08-18  
回 2楼(吴暮江) 的帖子
一直感动于青蛙兄的鼓励。这本书的出版工作进行得很慢。估计要到10份才能面世。到时一定给兄寄一本。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一年级
4楼  发表于: 2013-04-15  
杜诗重构序.对重构有重要的引子作用.
级别: 创始人
5楼  发表于: 2014-07-25  
个人简介底本
每次都要重写个人简介,烦得很,留一个在这儿作底本:

孟冲之
    原名陈立平。湖南岳阳人,现居加拿大。1970年生,1991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1999年出版填补精神分析学中国本土化空白的探索性专著《黑狼笔记》。2001年与欧阳建华、小海等人创办《回归诗刊》,提出“回归心灵、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等诗歌主张。2012年出版《杜诗重构》。2014年出版《玉溪拼图》。其它作品集有《黑溪集》、《新谣曲》、《田园集》、《故乡集》、诗词集《古老的少年》,短篇小说集《残缺不全的故事》等.
个人主页:
http://huiguiculture.com
新浪微博:
http://www.weibo.com/1248361684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6楼  发表于: 2014-09-13  
当当网上的一则书评(可能是老朋友写的)

  好评(3)  中评(0)  差评(0)  



智能排序

有内容的评论


无昵称用户



无昵称用户银卡会员评论达人V2

2013-05-06 15:57:10评星    


冲之先生的诗歌力作。确如学者所言,本书几可视作当代诗歌入门必读。但并不肤浅,相反十分厚重。其中具备了诗歌深度的语言抵达能力,与传统紧密相连的浸渍。本书与因现代化而日趋紧张、日趋焦虑的当代诗歌相比,更具备一种冲和平淡的关怀,是对我们的语言和心灵的双重慰藉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7楼  发表于: 2017-05-30  
曼无评
自古文人相轻,能让众文人们一读称快,跪地伏拜,大约五根手指头数得过来。编剧难,编好剧更难,编好诗式口白剧更是难上加难,更难能可贵的是沽名钓誉者多,安之无名者少,高手在民间不在廟堂之上,信矣!灵枝九折值得一读,更值一赞一拜![强]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8楼  发表于: 2018-03-25  
疏影 写到:
凭感觉读诗:

杜诗的《登高》是一种描写,全篇通过描写衬托出一种无以复加的悲凉和凄苦之情绪,或者说全篇的描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情绪,是令人震憾的。读杜诗,是不能把原诗的56个字进行分割来解读这种描写出来的意境之深,之远,之苍凉,之悲苦的。


孟诗的《登高》虽然前两节写出了原诗的苍凉,但有失原诗的气势。后两节是一种告知,深刻,但没有原诗的感染力。没有刻画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种诗人沉浸于百感交加难以自拔之中的触感。而且读孟诗,有将原著切割之感。我不怀疑孟诗人的才华和能力,或许这与孟诗人的经历有关。


问好疏影。有必要认真地写一自己的想法,来回答你认真的评读。因仓促,先写一点:

重构之登高,较之原作,其差距仍然是巨大的,这一点我非常清楚,但我在作品示例中将其首列出来,一则是因为它是唐诗之绝唱,知之者甚众,容易引发议论。二则以我显然较次之作示之,亦有不敢真与老杜较劲之意。我是老杜的超级粉丝,这一点有心肝的人是一眼能看出来的。那些口口声声“诗圣“的人,除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外,恐怕并没有读过几首杜诗。
我敢于把这首对列出来,也因为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拙作也有某些杜诗之外的收获。
登高原作,历代评论家推之为七律之首,其起二联格高,韵足,力大,苍茫深邃,无可匹敌;重构之作主要是失去了“不尽“与“滚滚“二词的历史感和强大动能。虽另辟蹊径,终不可同日而语。但原作第三联虽然气势还在,已略显空泛;尾联衰飒,萎靡,直白,有气无力,实为全诗败笔,这一点并非我的个见,许多评论家都已指出过,可参看<<诗薮>>。重构之作虽仍遵其情感线索,但从句法和节奏上作了很大调整,使其既不失悲恸之情怀,又能保持均衡之格调。原作虎头蛇尾之病,在重构中得到了一定克服。
以上自卖自夸,供你参考
谢谢你的评点。
    

TOP
孟冲之

会员

    个人博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9#
发表于 2012-4-8 06:56  只看该作者
钟磊的比较分析
孟冲之兄的确是在重构杜甫的诗歌,但是重构古诗不是新诗写作方向的唯一。从本土的新诗创作来观察,孟冲之兄深入到传统文化中,在寻找诗歌写作的方向,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的本土诗人有几个代表诗人:有陈先发、杨典,孟冲之诗人等。他们对诗歌的寻找均有自己的特质,孟冲之兄的诗具有重构杜甫诗歌的特点。
仅以《登高》为例:杜甫的诗豪逸而沉郁,平实而雅淡,且寄寓深远,同时,将自己的人生周遭灌注在每一节诗行中。这样的《登高》是超越生命本身,虽然在最后两节气势有些衰色,但是仍不失诗人的本色,诗歌的本色。这是杜甫诗人潦倒和苦恨的写照,具有不可重构和仿制的原创性,是对生命的诗性创造。
在孟冲之的《登高》一诗中,的确有对杜甫诗歌的切割感。尤其是“我以流浪丈量过秋天的面积,秋天的外面还是秋天”这句诗歌,颠覆了杜甫诗歌的原意,诗歌写作的动作娴熟,在语言技术上滑行,没有自己的声音,也没有杜甫原诗对生命感怀的旷达之情,我想这样的写作只是另一种诗意的转述,不带有生命本体的思想深度。尤其是这句 “我以攀登来探测秋天的深度,秋天的深处只有我”,缺少“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慷慨格调。在最后两句“我所拥有的只是失去我有酒杯却没有酒/我所获得的只是此身此时此地我有前面却没有前途”, 距离杜甫的 “繁霜鬓”和 “潦倒”诗意甚远。诚如孟冲之兄自己所言,是自己诗歌练习中较次的一个练习。
我想,孟冲之兄重构杜甫的诗歌给了我们的新诗写作提供了各种可能,孟冲之兄对杜甫诗歌的重构方式也不乏是一种新尝试,活跃了新诗坛,给诗人的诗歌写作以启示,使诗人距离诗歌更加接近,穿越了诗人之间的时空感。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总版主
9楼  发表于: 2018-07-28  
问好冲之兄。多时不见,一切如意否?
级别: 创始人
10楼  发表于: 2018-12-15  
,高岸点评
<杜诗重构> 像发现一个物理定律并应用到古代的乡村场景, 占据了各个角落。在这个领域, 其他诗人基本已经无诗可写。也许诗人们可以应用到今天的都市。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11楼  发表于: 2020-03-12  
孟冲之,原名陈立平,湖南岳阳人,现居加拿大多伦多。长期从事诗歌创作,在汉语新诗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开创性的实践。多次获得国际性诗歌大奖赛第一名。曾参与创办《回归诗刊》,提出“回归传统,回归心灵,回归自然” 的主张。曾出版《黑狼笔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杜诗重构》(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杜诗重构》出版之后,在国内文化界引起广泛关注。其长篇巨作《玉溪拼图》在网上发表后,更产生影响。孟冲之致力于“新田园诗”的实践。他从常人常性的角度,在生活的琐细中构造精神家园。在他的笔下,北美既有异域的新奇,更有故园的默契。这些诗用纯净、典雅、节制的口语,写出了平常场景中的言外之意,富含弗罗斯特的意味深长,和陶渊明的世外情怀。(亚木)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12楼  发表于: 2020-05-15  
拈花微笑
@孟冲之 兄之《杜诗重构》,就是用现代人的生命经验,对杜诗进行再创作的一次尝试么[强]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13楼  发表于: 2020-08-02  
小传
孟冲之,原名陈立平,湖南岳阳人,现居加拿大多伦多。长期从事诗歌创作,在汉语新诗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开创性的实践。多次荣获得国际性诗歌大奖。曾创办《回归诗刊》,提出“回归传统,回归心灵,回归自然” 的主张。已出版《黑狼笔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杜诗重构》、《玉溪拼图》。《杜诗重构》出版之后,在国内文化界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孟冲之致力于“新田园诗”的实践。他从常人常性的角度,在生活的琐细中构造精神家园。在他的笔下,北美既有异域的新奇,更有故园的默契。纯净、典雅、节制的口语,写出了平常场景中的言外之意,富含弗罗斯特的意味深长,和陶渊明的世外情怀。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