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列表 元知网
主题 : 与王昌龄有关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5-12-19  

与王昌龄有关

王昌龄全集

〔约698-约756〕

  王昌龄,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物过往甚密,唱酬不断。曾到过西北边塞。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鸿词科,授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途经襄阳,访孟浩然,孟有诗《送王昌龄之岭南》相送;经湖南岳阳,访李白,有诗《巴陵送李十二》相送,此时李白正流放夜郎。次年回长安,冬,离京赴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此间,与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相送。处江宁不久,又遭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故世又称其为王龙标。此间李白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送。安史乱起,再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于盛唐诗坛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殷璠《河岳英灵集》收二十四人诗作,其中王诗最多,并誉之为中兴高作。因诗名早著,与当时诗坛名人交游颇多,交谊也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
  王昌龄擅于七言绝句,被以“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他的七言绝句长于抒情,善于心理刻画,能以典型的情景、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涵,意味浑厚深长。现存王昌龄诗一百八十多首,五七言绝句几乎占有一半,且以写边塞、从军最为有名。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扬,文字洗练,音调铿锵。尤其后一首,深入浅出,寓意深沉,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一些反映“边愁”的诗,也是悲凉慷慨,沉深含蓄,使人吟味无穷。
  其一生中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概因其游历甚广,于其诗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大有补益。
  今存《王昌龄集》二卷,《王昌龄诗集》三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为四卷。新、旧《唐书》皆有其传。又《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昌龄《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现在所见到的《诗格》与《诗中密旨》,收于明人所编的《格致丛书》,但前人也有怀疑不是王昌龄所著。日本僧人遍照金刚考唐时所作《文镜秘府论》,已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遍照金刚所作《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一卷(《唐文续拾》卷十六),可见王昌龄确曾作过《诗格》。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18楼  发表于: 2016-05-05  
王昌龄为何落得如此凄惨,一直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唐代诗人大多不遇,但像他这样高才大名而又倒霉透顶的还是很少。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总版主
17楼  发表于: 2016-05-04  
如果他再多多生活几年,李,杜也会尴尬的不得了
级别: 总版主
16楼  发表于: 2016-05-04  
这位诗家天子的资料也少。我知道琉璃堂喝茶乃无数文人向往。
级别: 创始人
15楼  发表于: 2016-05-02  
回 14楼(三缘) 的帖子
三缘兄好!每读王昌龄,爱其诗绝,嗟其命悖。欲以所获资料重现其一生面目,又自恨才浅。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总版主
14楼  发表于: 2016-05-01  
问好孟兄弟!
级别: 总版主
13楼  发表于: 2016-05-01  
王昌龄
前几天在讲这位诗人,是诗人天子
级别: 创始人
12楼  发表于: 2016-02-01  
王维与王昌龄
王维的原诗在网上没有搜到(王维集中应可找到),但其自序有云“...时江宁大兄持片石命维序之,诗五韵,坐上成。”或可见当时王昌龄官位虽低,但诗名早在王维等之上,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11楼  发表于: 2016-02-01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①
林中空寂舍②,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③。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④。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⑤,兄弟自追攀。[1]
注释译文编辑
词语注释

①青龙寺:位于长安之东南,《长安志》:“南门之东青龙寺,本隋灵感寺,582年(开皇二年)立。”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之地。
②空寂舍:僧人所住的房子。《维摩经》:“毕竟空寂舍。”鸠摩罗什日:障蔽风雨,莫过于舍;灭除众志,莫过于空。空为理宗,以为常宅也。
③六合:天地四方。
④飞鸟何时还:这一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意。
⑤大隐者:不拘归隐形式而心意真正隐遁的隐者。王康琚诗云:“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2]
作品译文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2]
作品鉴赏编辑
诗人王缙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其母、其兄及其本人佛教信仰极深。然而王缙一生又一直做着大官。如何解决这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王缙找到了一条途径,即做一个不拘外在形式、而求心灵解脱的大隐者。这首游青龙寺的诗作便表现这种倾向。青龙寺,原本是远离长安城的一个清静之所,但王缙却不写它的僻静。诗中先是烘托隐者的气度,然后以浮云与飞鸟写世界的喧嚣,再写这位大隐者由于得道而与天地相通,既然他无心于人事,那不论他身处何方,都会是清静的境界。王缙借昙壁上人写出自己的理想。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信仰态度,它使世人想起六祖慧能对佛教修持方式所提出的革新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坛经》)[2]
作者简介编辑
王缙(702年—781年),字夏卿,与兄王维早以文翰著名。缙连应“草泽”及“文辞清丽”举,累授侍御史、武部员外。安史之乱时,选为太原少尹,功效谋略,众所推先,加宪部侍郎。曾奉诏河北,领幽州、庐龙节度等。罢河北回朝后,授门下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王缙兄弟奉佛,缙晚年尤甚。舍财造寺,喜饭僧众。代宗亦受其影响,于宫中设内道场。《全唐诗》存其诗8首。[2]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10楼  发表于: 2016-01-04  
王维与王昌龄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陵异识钟音。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9楼  发表于: 2016-01-04  
关于岑诗所云“许子”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图样志诸篇末

杜甫

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
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看来岑参所送许子,就是老杜所送许八,但其间当相去有年。岑诗写在许八进士及第时,杜诗作于许八任拾遗时。其家在江宁,老杜年轻时曾在江宁游历。王昌龄任职江宁时,许八刚及第,故岑诗中委其相訪故人。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8楼  发表于: 2015-12-20  
刘眘虚与王昌龄
据《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勃记载,刘眘(古同慎)虚(约702-约756),字全乙,号易轩,洪州新吴(今奉新)人。性高逸,8岁能属文,上书,被召见,拜童子郎。他于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接着又登博学宏词科,官授崇文馆校书郎,三度调任洛阳尉,后改迁夏县(今属山西)令。壮年辞官南归,啸傲风尘,游历于休宁、安庆、浔阳、庐山、洪州等地。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于天宝末病逝。刘昚虚的生平资料很少,《新唐书·文苑传》和《旧唐书·文苑传》中都无传。

  考察一位诗人在当时诗坛上的表现,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自然是考察他和同时代诗人的交往。这对刘昚虚这样的作家来说,又尤为重要。因为这不只是反映着他自身的文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这种交往反映出盛唐诗国高潮的辐射与影响,反映着江西文人融人中国主流文学的历史进程。
  刘昚虚在盛唐诗坛是一个交游广泛、创作活跃的诗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交游,时称“吴中四友”,并与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往来酬唱,互赠诗章。《江西通志》记载:“(刘昚虚)与孟浩然、王昌龄相友善。”刘昚虚和孟浩然交谊甚深,有《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孟去世后,又有《寄江滔求孟六遗文》,词意恳挚。其中,《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以诗代书,从京口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越乡的客愁,进而怀想起远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其中“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写诗人在月下吹起寒笛,夜深天冷,笛声凄咽,思念故人的愁绪就犹如这悠扬而又哀怨的笛声,如泣如诉。然而笛声难达,情思难传,思念之中,也流露出怅惘之情:“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江、汉两地,情思相牵。作者想象,孟浩然今晚也在思念自己,此刻也在赋诗以表达久别后的怀念之情,分处汉水和长江两地的友人,彼此遥望。“咏思劳今夕”一句中的“劳”字,更体现出孟浩然对自己的思念之切。通过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而进一步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的强烈感情,诗情显得婉曲而深厚。《寄江滔求孟六遗文》则作于孟浩然去世之后,诗中说: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对亡友孟浩然的感情正像那浩瀚奔腾的江水,绵绵不断。“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刘昚虚惟恐孟浩然遗著零落散佚,便托江滔代为搜求,表现了这对莫逆之交的死生之情。孟浩然也有和刘昚虚交往的诗作,如仇日于龙沙寄刘大昚虚》:“海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竞乘流去,滔滔任夕波”,同样表现出对刘奋虚的深刻怀念和分别之后难以相见的惆怅之情。
  和刘昚虚交往甚深的另一位盛唐诗人是王昌龄。刘昚虚亲赠或怀念王昌龄的诗歌不见流传下来,但我们从王昌龄的诗集中却可以寻绎到一些蛛丝马迹。王昌龄有《宿京江口期昚虚不至》,诗中说:“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樽。”因刘昚虚相约而不至引发如此强烈的失落心情,足见二人交情非同一般。王昌龄还有《送昚虚归取宏词解》,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迁飞在礼义,岂复泪如彼”,与刘昚虚忧喜相共、情怀真挚,千古之下读来都令人感叹。
  刘诗中有交往记载的还有高适。但和王昌龄一样,高适诗中也保留了他和刘昚虚来往的诗篇。如《另刘大校书》一首:“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此诗应作于天宝末年,那时刘、高都在长安,由于安史之乱,刘昚虚想南归,因此高适便有此送行之作。细味诗意,高适对刘昚虚的“才望”是十分钦羡的,而对他的弃官南归,也便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惋惜及委婉地规劝。以落落有奇节的高适尚且如此看重刘昚虚,则刘昚虚当时受文坛的推重情况可想见一斑。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7楼  发表于: 2015-12-20  
王之咸

王之咸,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堂弟。根据洛阳市新安千唐志斋博物馆内收藏的墓志铭记载,他的祖父名叫王德表,曾做过瀛州文安县令;父亲名叫王景,曾做过登州和莱州刺史等官职;王之咸曾做过长安县尉等职,后因故被贬为淄川郡司士。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十二日,57岁的王之咸因病死于淄川官舍。天宝十二年十月十七日,他和夫人李氏被合葬于洛阳北邙山。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6楼  发表于: 2015-12-20  
王之涣与王昌龄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詩人,擅長描寫邊塞風光,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都不詳,根據後人的考證,大約是唐武后到玄宗(西元688~742年)。他從小就很講究義氣,喜歡幫助弱小,時常和豪俠子弟交往,一邊飲酒一邊談論劍術,青史上記載的許多俠客,都是他模仿的對象。也因為太入迷了,整天和權貴子弟縱酒談樂,不務正業。這樣的生活持續一段時日,直到中年,一事無成,才悔悟先前的頹廢無知,從此立志向學,專心於文章寫作。他有兩個文章寫得很出色的哥哥,王之咸、王之賁,在他們的指導下,王之渙不久就掌握了讀書的方法,作起文章也不輸兩位兄長,令人刮目看。
由於天性豪邁,對於參加科場考試一點興趣也沒有,學成後到處拜訪名人。他擔任過主管文書簿記的小官,後來因受誹謗而辭職,過著遊山玩水的生活,訪尋黃河南北的名勝古蹟。有關他的事蹟不多,但「旗亭」宴飲一事,可是流傳千古的美談,提到王之渙,就不能不說旗亭故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唐朝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個人名氣都很大,誰也不輸誰,誰也不服誰。有一日,天氣冷下著小雪,三位詩人來到旗亭,小有名氣的歌妓,奏起了各種樂器助興,曲曲動聽,都是當時最流行的歌曲。

一向對詩歌頗自負的王昌齡,這時開口說:「我們三人各擁有詩名,誰也不服誰,到底那個人最好?每每爭執不下而難以定奪,何不趁著這次聚會,暗地裡觀看那些歌妓的演唱,看她們所吟唱的詩是誰寫的,誰最多,誰就是第一名,以此類推,你們意下如何?」高適和王之渙對自己充滿信心,便一口答應。話才說完,就有一位歌妓打著節拍唱著:「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姑。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唱的是王昌齡的詩句,王昌齡立刻在牆上畫一,並且說著:「絕句一首。」沒多久另外一位歌唱著:「開篋淚霑臆,見君前日書。夜台何寂寞,猶是子雲居。」還未唱完,高適就學王昌齡在牆壁上橫手一畫,說:「是小弟的絕句。」不久又上來一位唱道:「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又是我的!」王昌齡在牆上畫上第二畫。

王之渙自以為得名很久了,不料接連落空,心裡不是滋味,趕忙站起來他邊說邊指著其中最年輕俊美的說:「那位梳著雙髻,雲鬢像秋水,現在正紅得發紫的歌妓,你們看到沒有?」高適和王昌齡都點了點頭,王之渙繼續說:「看她所唱的,一定是我的詩歌」過了一陣,終於輪到那位他們等待的人了,她輕展歌喉,聲如黃鶯,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正是王之煥的詩。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5楼  发表于: 2015-12-19  
孟浩然与王昌龄
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公元740年,王昌龄到襄阳去游玩,到了襄阳就自然找孟浩然拜访了,俩人见面后是相当的高兴和激动。需要说明的是孟浩然这时候得了一种病,但是病治疗的差不多了马上就要好了,医生嘱咐孟浩然一定一定不能吃海鲜,如果吃了的话根据现在猛浩然的病的特点,之前的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并且还有被毒死的可能,海鲜是孟浩然病康复前的大忌。

    在他俩的世界里面,好朋友相聚哪有不吃肉喝酒的道理,与王昌龄老友见面,孟浩然当然摆了一大桌子的好酒好菜招待,俩人边吃边喝酒边上菜,还有歌女来助兴真是幸福时光美妙的很呀。但是服务员突然端上来一盘菜,这盘菜是襄阳人招待客人的时候招牌菜之一(汉江查头鳊),俩人吃的十分惬意,味道甚是鲜美。谁知道,就是这盘菜、这盘美味的海鲜,虽然对其他人是佳肴,但是对孟浩然来说确实剧毒呀,这盘菜终于让孟浩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那年孟浩然不到53岁。

    事后王昌龄很是内疚和生自己的气,心想要是自己不去找孟浩然玩,或者晚去一些日子,孟浩然肯定不会吃了那盘美味的海鲜就升天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所以每当想起来孟好友,想起来那海鲜盘菜,那盘菜是王昌龄对孟浩然的愧疚,所以自那以后王昌龄再也没有吃过汉江查头鳊,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盘充满悲剧色彩的菜,让朋友和自己生死两别无处诉思量。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4楼  发表于: 2015-12-19  
李白与王昌龄
巴陵送李十二

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
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
日暮蒹葭空水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解释】①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②沅溪--沅江,湖南境内的大河之一,源出贵州,流经黔阳,北上注入洞庭湖。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3楼  发表于: 2015-12-19  
岑参与王昌龄

王昌齡〈留別岑參兄弟〉

江城建業樓,山盡滄海頭。副職守茲縣,東南櫂孤舟。
長安故人宅,秣馬經前秋。便以風雪暮,還爲縱飲留。
貂蟬七葉貴,鴻鵠萬里遊。何必念鐘鼎,所在烹肥牛。
爲君嘯一曲,且莫彈箜篌。徒見枯者豔,誰言直如鉤。
岑家雙瓊樹,騰光難爲儔。誰言青門悲,俯期吳山幽。
日西石門嶠,月吐金陵洲。追隨探靈怪,豈不驕王侯。

岑參〈送王大昌齡赴江寧〉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羣公滿天闕,獨去過淮水。
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
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北風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
潛虯且深蟠,黃鵠舉未晚。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



岑參〈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建業控京口,金陵款滄溟。君家臨秦淮,傍對石頭城。
十年自勤學,一鼓遊上京。青春登甲科,動地聞香名。
解榻皆五侯,結交盡羣英。六月槐花飛,忽思蓴菜羹。
跨馬出國門,丹陽返柴荆。楚雲引歸帆,淮水浮客程。
到家拜親時,入門有光榮。鄉人盡來賀,置酒相邀迎。
閑眺北顧樓,醉眠湖上亭。月從海門出,照見茅山青。(「北顧」一作「登江」或「因登」)
昔爲帝王州,今幸天地平。五朝變人世,千載空江聲。
玄元告靈符,丹洞獲其銘。皇帝受玉冊,羣臣羅天庭。
喜氣薄太陽,祥光徹窅冥。奔走朝萬國,崩騰集百靈。
王兄尚謫宦,屢見秋雲生。孤城帶後湖,心與湖水清。
一縣無諍辭,有時開道經。黃鶴垂兩翅,徘徊但悲鳴。
相思不可見,空望牛女星。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2楼  发表于: 2015-12-19  
李颀与王昌龄


王昌齡〈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

題注:一作「同府縣諸公送綦毋潛李頎至白馬寺」

鞍馬上東門,裴回入孤舟。賢豪相追送,即櫂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煙收。薄宦忘機括,醉來即淹留。
月明見古寺,林外登高樓。南風開長廊,夏夜如涼秋。
江月照吳縣,西歸夢中遊。

李頎〈送王昌齡〉

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數千里,中無蒲稗生。夕陽滿舟檝,但愛微波清。
舉酒林月上,解衣沙鳥鳴。夜來蓮花界,夢裏金陵城。
歎息此離別,悠悠江海行。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级别: 创始人
1楼  发表于: 2015-12-19  
常建与王昌龄
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羣。

常建〈鄂渚招王昌齡張僨〉

刈蘆曠野中,沙土飛黃雲。天晦無精光,茫茫悲遠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春鴈又北飛,音書固難聞。
謫居未爲歎,讒枉何由分。午日逐蛟龍,宜爲弔冤文。
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貧士任枯槁,捕魚清江濆。(「名」一作「官」)
有時荷鉏犂,曠野自耕耘。不然春山隱,溪澗花氤氳。
山鹿自有場,賢達亦顧羣。二賢歸去來,世上徒紛紛。

常建和王昌齡是開元十五年(727)同科進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後的經歷和歸宿卻不大相同。常建「淪於一尉」,只做過盱眙縣尉,此後便辭官歸隱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齡雖然仕途坎坷,卻並未退隱。題曰「宿王昌齡隱居」,一是指王昌齡出仕前隱居之處,二是說當時王昌齡不在此地。

王昌齡及第時大約已有三十七歲。此前,他曾隱居石門山。山在今安徽含山縣境內,即本詩所說「清溪」所在。常建任職的盱眙,即今江蘇盱眙,與石門山分處淮河南北。常建辭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繞道不遠,就近到石門山一遊,並在王昌齡隱居處住了一夜。
仰天曾大笑,低首更沉吟
描述
快速回复